影像科


科室概况

4166am官网登录影像科成立于1959年,经过60多年来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现已成为设备先进、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综合性影像诊断科室。

医院南北两个院区均设有影像科,科室设有多个检查室,包括普通X线检查室、CT检查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室、钼靶检查室、透视检查室。目前,影像科配备众多先进的影像设备,为放射诊治、健康筛查、医学教育、专科培训和科研提供服务。科室“医技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影像诊断专家更密切地和高专业化的技师、护士的合作,为病人提供了更个性化、更低辐射的影像服务。目前,影像科的主要影像设备有:3MRI设备(含1台3.0T、21.5T),6CT设备(含4台联影CT、1台飞利浦CT、1台美国GE-CT),4 DR 设备(含2台移动床旁DR),1台钼靶检查设备,1台透视设备 20余台PACS 影像诊断工作站等。科室提供全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影像服务。

人才梯队

科室人才梯队合理,现有职工57人,包括诊断医生21名,技师29名,护士7名。诊断医师组中,包括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7名。诊断医师在传统放射成像、透视、CT 和 MRI 诊断及诊断性操作上具有丰富经验,覆盖神经、胸部、心血管、乳腺、腹部、肌肉骨骼系统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等广泛领域。诊断医师按照专业组,分为神经头颈、心胸、腹盆、骨肌。技师团队由1名副主任技师带领,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影像设备的操作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检查参数,确保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同时,技师们还积极参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检查工作的影响。护理团队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尤其在增强检查中为患者保驾护航。

专业/服务特色

(一)普通放射检查项目:

  除开展了常规透视、摄影外,还开展了各种X线造影特色诊疗技术:

1、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

2、全身周围血管畸形造影:诊治血管畸形、脉管炎等血管疾病。

3、消化道钡餐透视、钡灌肠:用于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4、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输尿管造影:用于尿路系统的炎症、结石、肿瘤、肾盂及输尿管的先天性畸形的病变诊断。

5、子宫输卵管造影:用于不孕症等子宫输卵管各种疾病的诊断。

6、专用牙片机曲面断层照相:

(二)、CT检查项目:

  除开展常规CT检查外,还开展了如下检查:

1、空腔器官:如喉三维、透明化处理技术和仿真内窥镜及结肠SSD的应用,对于一些空腔内的占位病变等,为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效果。

2、血管:使用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图像能同时显示空间结构和密度信息,对于肿瘤组织和血管的空间关系显示良好,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肺动脉及腹部血管的CTA等。

3、肝脏多期动态强化更为标准:多时相扫描为肝内病变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例如肝癌、肝血管瘤的诊断。

4、骨与关节: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技术,为外伤患者做出了准确的定位,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例如,外伤后的骨骼二维、三维检查等等。

5、细小病灶:由于采用微体层技术及“深蓝平台”技术,低扫描层厚可达0.625mm。故此,大大提高了对身体各部位小病灶的检出率。例如胸、腹部小的肿瘤性病灶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等等。

6、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例如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等。

 (三)、磁共振检查项目:

  除常规检查外,可进行如下检查,例如:

1、水成像:如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U(磁共振泌尿系成像),均为无创伤检查。可对胆道、泌尿系进行立体成像,对其他检查无法解决的梗阻性病变有独特的优势。

2、血管成像:如头颅3D-TOF、颈部2D-TOF、MRI血管成像、腹部血管成像,为上述大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等病变的初筛检查。

3、弥散成像:对常规CT不能检出的急性、超急性脑梗塞进行诊断。

 4、另外:我们还常规应用能增加病变检出率FLAIR、STIR序列等。

医疗/创新技术

影像科在诊治兼备、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服务。技术创新包括全身多系统标准化CT三维重建、心血管CT一站式成像、头CT灌注、胰腺CT灌注、胃、小肠及结肠CT重建、急性消化道出血能量CT检查、泌尿系结石一站式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面的MRI技术临床应用,包括ASL脑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心脏MRI检查、多部位无对比剂MRA成像、胃、小肠及直肠MRI和全身DWI成像等。

科研教学

影像科承担本科生、专科生、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转岗医师及进修医师等多项教学工作。科室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专业沟通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科室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几年发表期刊论文数十篇。

就诊指南

(一)检查注意事项

1、CT检查注意事项

1)妊娠妇女请不要进行CT检查。

2)部分CT检查需要事先进行准备。进行头颈部、胸部、四肢、脊柱等部位平扫CT检查的患者,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进行腹盆部平扫CT检查的患者,检查当日需空腹,携带饮用水前来检查,1周内进行过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患者,不宜进行腹盆部CT检查;进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请参照CT增强检查注意事项;进行特殊检查的患者,请参照具体项目的检查注意事项。具体要求根据不同检查项目在预约单上会有详细说明,检查当日来到CT室准备检查时,CT室工作人员会指导患者饮水或使用对比剂。

3)进行部分特殊检查的患者,为了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可能需要填写调查表,请配合医师工作,认真填写。

4)前来进行CT检查的患者,摄片前,请配合检查技师除去摄片部位周围影响观察的衣物、饰品等。进行头颈部CT检查时,请除去耳环、假牙、带有金属成分的头饰、项链等;进行胸部CT检查时,请除去项链,取出上衣口袋内的金属物品;进行腹盆部、腰椎等部位CT检查时,请除去皮带、裤扣、拉锁等物品。

5)拍摄时,请配合技师摆位及屏气,定位后请不要运动。如因病情原因确实无法配合,请向技师说明,技师会酌情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检查。如无法完成检查,请与临床开单医师沟通,改换其他检查方法或退费。

6)CT增强检查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目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2.曾有对含碘对比剂过敏的病史;3.目前患有重症肌无力;4.妊娠

7)如患者日常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建议在增强检查后48小时内停药。

2、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可能存在创伤性和危险的医疗手段,因此,检查前需确认患者是否适于进行此项检查。

1)有以下情况的患者,禁止进行此项检查:1.装有电、磁及机械有源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的患者;2.依靠电、磁或机械体外有源生命系统的患者;3.体内存有动脉瘤夹或眼球内存有金属异物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慎行此项检查,仅在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检查后方可进行:1.体内外金属异物 ;2.从事可能导致铁磁材料、金属碎片意外进入体内的职业或活动;3.新生儿、婴幼儿、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跳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及不配合的患者。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及婴、幼儿患者请到开单临床医师处开镇静药;4体温调节系统失调的患者,如新生儿、出生体重低的婴儿;5.具有永久刺纹眼线及纹身的患者;6.急性鼓膜损伤的患者;7.妊娠期妇女,如必需进行磁共振检查,需临床医师签字注明“可在妊娠期执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后,方可安排检查;8.体内存有金属内置物的患者,如必需进行磁共振检查,需临床医师签字注明“该患者体内的金属内置物经过确认是可安全用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后,方可安排检查。

3)行腹部、盆腔检查的患者应空腹,盆腔检查需适当憋尿;患者及陪伴人员进入扫描室前必须穿戴本室鞋套,必须去掉随身携带的所有电子产品、手表、照相机、IC/磁卡、信用卡、磁盘、磁带、BP机、手持电话、钱包、钱币等;患者必须去掉身上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品、头饰、发卡、假牙、眼镜、项链、耳环、手镯、装饰物、皮带、带有金属钮扣的衣物、文胸等;患者如需吸氧,请自带氧气袋2个,氧气钢瓶禁止携带入室。

  (4)MRI增强检查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GFR<30ml/min1.73m2)不宜注射含钆对比剂,对有过敏倾向的患者,使用磁共振对比剂需慎重,因为产生过敏反应的机会较其他患者为高。

上一页

下一页

专家团队


王冬凌

职位/职称:副主任医师、主任
擅长疾病:疑难杂症的影像诊断,尤其神经头颈疾病的影像诊断。

赵军志

职位/职称:副主任医师、副主任
擅长疾病:关节、软骨、韧带、肌腱、骨骼肌损伤临床影像学评估;关节运动损伤、退变与炎症性、肿瘤性疼痛的鉴别。

赵广军

职位/职称:副主任医师、副主任
擅长疾病:各系统疾病的DR、MRI、CT诊断,尤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像诊断。